三官大帝|三界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大帝-天官賜福

道教中最普遍的說法,認為天官大帝為堯,地官大帝為舜,水官大帝為禹等三位賢君。另說,三清道祖以炁化身,元始天尊化炁為上元之神靈寶天尊化炁為中元之神道德天尊化炁為下元之神;是為三元之神,以主宰天地水三界。 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道教所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就是說三官有對世人、亡魂等能「賜與福份、赦免罪過、解除災厄」的權能。東漢時,張道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教徒請禱治疾療病的方法。

三官大帝即俗語謂的三界公,是宇宙之神,所謂三界乃指「天」、「地」、「水」三界,原來是自然崇拜,人格化後成為靈魂崇拜。

三官廟所供神明是三位一體,就是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或「三元」。三官信仰源於原始宗教中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早期道教中,三官具十分顯要的神明,三官的功能是: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與人的禍福榮辱密切相關。三官為天、地、水三官的簡稱,合稱為三官大帝,或三官上帝。大陸各省以稱「三官老爺」居多,台灣有些地方稱為「三界公」、「三界爺」。

三官大帝上元賜福天官一品紫微大帝中元赫罪地官二品清虛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大帝三品洞陰大帝的總稱。

三官大帝的誕辰日:

天官為上元-正月十五日

地官為中元-七月十五日

水官為下元-十月十五日

每年正月十五日上元節,信徒要向三官大帝祈福,祈禱國泰民安,農工商各業繁盛,以及六畜興旺,因三官大帝的生日分別在上元、中元和下元,所以三官又叫做「三元大帝」。

三官大帝-地官赦罪

三官的名稱,據說從東漢末年才有。初創於宋景濂的跋揭,繼而有張修的太平道和張道陵的孫張魯的五斗米道,他們也以天、地、水為三官,也稱三元。 「三國志,張魯傳」曾說:光和中,有張角,修為五斗米教,為病者請禱之法,書病人姓氏,說服罪之意三通;其一上於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冊;使病者出五斗為常,故號五斗米師」。

張角為東漢黃巾賊首領,而張魯據漢中將近三十年,自稱天師君,繼續傳佈他祖父張道陵父張衡的道,張角曾經托附過他,那五斗米道當然就是師承張魯的三官了,無怪黃巾賊舉事時,也比照張的三元,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水將軍了。

傳說這三官大帝係奉玉皇大帝委任,分別管轄天、地、水三界。天官司管人間之福,即所謂「天官賜福」,地官管人閣罪惡,即所謂「地官赦罪」,水官司掌人間災惡的解除,即所謂的「水官解厄」。三官分別司祭人世間的善惡,保護眾生為民間善信所崇拜。

另有一說,天官管神明界,亦即「天界」。地官管「人界」。水官管「陰界」;三官奉玉皇大帝的命令管轄上下縱列三界,故又稱為「三界公」

三官大帝-水官解厄

民間另有一說,認為三官大帝便是堯、舜、禹三位皇帝。因堯愛民如子,禪讓帝位,至仁感天而為「天官」。舜侍父母至孝,墾土開荒而為「地官」。禹治水功高,德披百姓而為「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以堯、舜、禹為三官大帝,是民間百姓對先聖豐功偉業為緬懷,認為他們死後昇天成神,大家祭拜以求福蔭。關於堯、舜、禹三位皇帝的歷史故事,民間流傳十分普遍。

在祭祀上,堯被尊稱為「天官大帝賜福神」,在道教被奉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大帝,位居紫微宮,頭上戴著冕旒冠,巍然高坐在檀香金龍椅上,身上穿黃龍袍,手執朝天笏,慈眉善目,令人如沐春風。據說上元夜,堯帝會下凡到人間賜福,以表示上天愛民之德,他賜福的對象。大都是能普施仁德的人,所以在正月十五日上元這一天,民家廳堂,必定懸掛「天官賜福神」的軸圖,夜裡兒童提著花燈遊行,迎接天官賜福神下降。

道教奉舜帝為「中元二品赫罪地官大帝」,也是頭戴晚旒冠,位居清虛宮,身穿紅龍袍,手執玉笏,藉著「監察神」、「八方神遊」、「三尸神」呈報民間罪惡,來判決如何補過,赦罪,中元節也是他下凡人間赦罪之日

舜帝事親至孝,因此中元節又叫「孝子節」,這天家家戶戶殺雞宰鴨,燒香祭拜祖先,同時各家在廟埕上,擺上祭品拜陰間的鬼,這種祭拜祖先推而廣及孤魂的活動,稱為「中元節」。

道教還尊奉禹帝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大帝」,居青華宮,身穿紫龍袍,手執玉笏,民間以為下元節是禹下凡民間位民解厄之日,下元節又稱「消災日」,這天家家戶戶備香燭牲品到神廟上,拜祭水官大帝,民間如有夫婦不合,子女兇痛等,就在神桌上擺放紙紮兇神、惡煞,延請道士誦經拜水官大帝,完畢之後,再把紙紮的兇神、惡煞燒化,將灰燼拋到河裡去,俗語云:「兇神一走萬事安,惡煞歸宿總太平」。

三官中以天官影響最大。人人追求幸福,所以賜福的天官備受歡迎。天官形象大量出現在年畫和民俗畫中,是一品大員模樣,龍袍玉帶,五绺長髯。天官又常與員外郎(表示官祿),南極仙翁(表示長壽)在一起合「福、祿、壽」三星,過春節時,許多人家喜歡在中堂掛上三星圖,表示三星在戶,喜慶滿門。

TOP